文/章建校
摘 要:工程项目的竣工结算,指施工企业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全部完成所承包的工程,经相关单位验收、质量符合要求,产品合格之后,向发包单位进行的最终工程款结算。它是买卖双方货价交付的过程。建筑作为一个产品,通过规划立项、设计图纸、招投标、施工实施、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一系列活动,来体现产品的价值并获得收益。竣工结算是施工企业收获的过程,和一个工程的其它阶段一样,需要全心全意地付出。
关键词:工程项目 竣工结算 探讨
工程项目竣工结算的依据是竣工结算书,竣工结算书是一种动态的计算,计算来源于工程实际发生的量与额。工程竣工结算是核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最终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到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切身利益。
在竣工结算书的编制过程中,参与人员主要包括:项目部施工员、资料员、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等,公司相关部门进行初步审核,主要以项目部的编制结果为准。由于编审人员所处的地位、立场、目的不同,而且编审人员的工作水平的差异,还有由于编审人员对施工阶段不熟悉、没有参与管理,因而编审结果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如果相差太大,就有有意压低造价或高估冒算的嫌疑。
送审的结算书,常发现有工程造价偏高多报的现象产生。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大致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极少数的工程造价结算编制人员业务水平不过关,以致计算失真;
第二,建设单位在发包合同及现场签证中用词不严谨而导致工程造价结算与实际有出入;
第三,施工单位顾虑工程造价结算卡得太紧,能多算尽量多算。送审结算是建设单位委托中介机构审核的,建设单位的主观愿望是核减核增的额度来收取业务费,这自然形成施工单位加大水分多报,造成结算失真。
深究发现,引发上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
一、联系单的签证
1、由于施工阶段较忙,联系单没有及时跟上,事后补签;
2、联系单盲目签证,签证表述不清、精确度不够、时间性不强;
3、施工员等相关人员的调动、离职,引起联系单签证的遗漏;
4、合同约定包干或限价内不得上报联系单签证。
二、工程量计算存在问题,要避免在工程量计算上出现问题,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工程量的计算是依据竣工图纸、设计变更联系单、业主监理变更联系单和国家统一规定的计算规则来编制的,是结算造价编制的基础。
2、工程量计算误差主要包括在定额中子目录再次计算、计量单位不一致而造成工程量的小数点错位;
三、套用定额出错
一般定额的套用是不会出现问题的,因为它们由预算软件自然生成。但对定额中的缺项套用子目或换算的项目理解有出入、忽略定额综合解释,不换算系数、高套定额,就会出错;另外,还存在预算员施工工艺不懂、定额不熟悉,套错定额。
四、材料价格不明确,包括:
1、主材的型号、材质在设计中不明确;
2、除省、市规定的材料价格信息外,大部分材料价格是市场价;
3、甲乙双方采用的材料价格依据不一致。
五、费用计算存在问题
主要原因是不按合同要求套用费用定额,包括:低工程类别套用高工程类别标准;工程没达到约定的文明施工程度而记取文明施工增加费;在县城镇的工程税金的却套用市区的税金费率;合同约定或投标文件中规定不计取技术措施费、组织措施费在结算中计取等等。
结算失真需要化解,合同约定、投标文件等都要按要求实施,不能为了方便敷衍了事,这只能增加结算时间,在无形中造成不必要的工程项目成本损失。
为更好地完成工程结算工作,真实的反映工程投入资金,完善工程结算书,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编审人员深入工地,全面掌握工程实况,收集整理各种结算依据,分工协作。
二、从事工程造价预决算的预算人员,对单位工程可能不十分了解,而一些体形较为复杂的工程,竣工图不可能面面俱到,逐一标明。因此在工程量计算阶段必须要深入工地现场核对、丈量、记录才能准确无误。先查阅所有资料,再粗略地计算工程量,发现问题,出现疑问逐一到现场核实。然后要深入市场了解安装材料的品种及价格,做到胸有成竹,避免造成计算误差较大,使自己处于被动。
三、熟悉掌握专业知识,讲究职业道德。工程造价预算人员不仅要全面熟悉定额计算,掌握上级下达的各种费用外,还要全面了解工程预算定额的组成,以便进行定额的换算和增补。预算员还要掌握一定的施工规范与建筑物构造方面的知识。
四、项目部的管理人员要参与到工程结算中去,找依据、计算工程量、完善竣工图纸、尽一切可能去实现项目利益最大化。
五、加强和培养我们的工程管理、结算队伍,提高职业素质,积累工作经验,互相学习和探讨。
工程竣工结算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一关,若不能严格把关的话,将会造成不可换回的损失;工程竣工结算更是一项细致具体的工作,计算时要认真细致、不少算、不漏算;工程竣工结算还要尊重实际,不多算、不高估冒算,不存侥幸心理。在编制工程竣工结算书时,不能依审计对象与自己亲、熟、好、坏而因人而异,要服从常理,不固执己见,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自身信誉。并要在以上的基础上保证“量”与“价”的准确,做好工程结算去虚存实,促使工程竣工结算的良性循环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