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天安装 明月
儿时住在青平里(现杭州上城区吴山广场劳动路),在奶奶身边长大,记得三年级的时光,已经能帮着奶奶做家务事了……
对端午记忆犹新,最深刻的还是看着奶奶包粽子,跟奶奶学包粽子;奶奶手很巧,包的三角红枣粽子四角分明,从不漏米,煮粽子时的甜香和粽子入口的甜糯好像是昨天的事。
每年到端午,奶奶都会带着我或儿时的同伴一起去城隍山侧的小螺丝山角采粽叶。满是野草的山上长满了交头接耳的箬竹,箬竹的叶子带着生机盎然的深绿色挤在一起,密不透风。因为个子小,所以与同伴玩耍捉迷藏时,我就躲在里面,谁也找不到!。
要想摘到又宽又大的好粽叶,就要深入背山边地竹丛深处。奶奶说:粽叶喜欢长在阴山上……
——山阴凉爽且幽静,漫步竹林里,鸟鸣和潺潺的流水声时不时地传入耳中,再大的烦恼也随之消散了。粽叶摘,奶奶让我用清水把它泡起来,粽叶在水里翠绿翠绿的,很是诱人。粽叶泡好洗净,还要放到锅里煮,因为新鲜的竹叶硬得很,水煮后它们才会柔软,香味也随之散发出来,包起粽子顺手,粽叶的香气也同时弥漫在小院的空气里。
包粽子用的糯米也是要浸泡一夜的。奶奶说:泡过的米煮出来的粽子才会香香的、糯糯的……
奶奶手把手地教我包三角粽:先把粽叶叠好,从中间折成漏斗状,先放一粒花生米,堵住粽叶折叠处的空角,米就不会漏出来了;加半“漏斗”米,然后红艳艳的枣放到中间,这样的粽子吃起来两头都会甜。
奶奶一边教我包粽子,一边让我猜谜语,“四角棱分明,里面住红娘,要想见到她,解带脱衣棠!”
我猜红枣,奶奶就夸:“我的囡囡真聪明!”
——夸得我心里甜滋滋的。
包好的粽子就像包着蜡烛包的小精灵,奶奶把她们整整齐齐、紧紧凑凑地叠在锅里。奶奶边放边说,放粽子也要讲究技巧。然后就耐心地告诉我:怎样放粽子才紧凑,不浪费空间。按照奶奶摆粽子的方法,原来要分两次煮的粽子只要一次就可以煮完,既节约时间又节省煤球。粽子摆好了,上面还要盖一个篦子,压一块洗净的石头,这样,粽子就不会调皮地滚来滚去,也就不会散开了。
粽子“安淡”地躺着,随着煤炉炉火的跳跃,粽叶淡淡的清香伴随着糯米和红枣的甜香和着袅袅的蒸汽充斥了整个院落,沁人心脾……
煮粽子的时候,奶奶会给我讲很多的故事……
从奶奶那里,我知道了粽子的来历:屈原投江后,人们把包好的粽子投到水里,为的是喂饱鱼虾,为的是不让鱼虾吃屈原……
现在,我已经做奶奶了;但老底子粽叶的清香,儿时的童趣依然留在我的心间,挥散不去。
细细品味,奶奶教给我的不仅是包粽子的技巧,还有面对生活的乐观心态和严谨的生活习惯。
现在,超市里有现成的、各种风味的粽子,嘉兴五芳斋的肉粽,湖州的豆粽;甜的、咸的、辣的、素的都有……尝了味道各异、形状不同的粽子,还是觉得奶奶包的粽子味道最地道。
每年端午,我都会想起奶奶教包粽子的情景,永恒的亲情,回味无穷……